-
周振华 编辑
周振华,北京昌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教文卫体专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机关老干部局文艺顾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理事、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第五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周振华,北京昌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教文卫体专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
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机关老干部局文艺顾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理事、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第五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周振华擅长行草书,取法“二王”,楷书取法欧阳询,其书法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了书卷气,温文尔雅,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近年来,他又上溯汉代碑碣与商周钟鼎大篆,尤以汉碑最有心得。他的隶书是从汉碑的那种洋洋大观、宏大开阔、古朴凝重中找到了与其内在气质相符的契合点,进而深入挖掘,又不断拓展,从而形成了含蓄凝练、雍容大度、收放有致、在整体气象上亦古亦今的汉书风貌。近几年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文章常发表在《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学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晚报》、《中国艺术家》、《中国书法》等报刊。应邀为《收获》、《十月》、《小说选刊》、《文艺报》等十几家大型文学报刊题写文学作品标题。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市政协《北京观察》编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
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
全国政协机关老干部局文化顾问
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文化周刊专栏作家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

北京市文联理事
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
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
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作家协会散文、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行宫书画院顾问
北京市第35中学“人生导师”
北京市昌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十三陵明代帝陵研究会学术委员
2009年荣获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国庆60周年北京市新闻宣传指挥部为国庆6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先进工作者奖章
2009年荣获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9年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8年荣获北京市昌平区党政机关优秀公务员
2009年获得北京市昌平区党政机公务员嘉奖
2012年获得北京市昌平区党政公务员嘉奖
2010年荣获第五届老舍散文奖
2010年荣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
2010年荣获第五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开始和文联的几位同志积极协调昌平区民政局、昌平区工业局和驻昌的部分企业家,组织区内20余位书画艺术家从家里拿出近年来最好的作品同时现场创作,现场义卖,筹得善款14.7万元,通过区民政局全部捐赠给汶川灾区。
2008年由区文联承办的昌平区“北京奥运•光大昌平”主题大型书法美术作品展览中选出的133幅书画作品在周振华的倡导下,全部捐给了区档案馆。其中有原文联主席、现名誉主席周巍峙书写的“弘扬奥运精神,显示昌平风采”书法作品;文怀沙书写的“北京奥运、光大昌平”主题书法作品;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喜明书写的“古韵昌平奥运风采,百年圆梦激励后代”;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刘大为书写的“昌平风景秀美世人赞叹,承办重大赛事奥运垂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画家吴欢先生书写的“精彩奥运、美丽昌平”;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黎晶书写的“蟒山脚下铁人集结,奥运史册精彩华章”等名家之作。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他又及时号召昌平文联理事为灾区捐款,共组织赈灾款7950多元。
期间,他自己也先后三次参加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向汶川捐款3600元。
2008年和2010年的汶川、玉树发生地震后,周振华除积极参与市书法家协会、区委、区文联组织的统一捐款外,自己还将近几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的文章所得2300元和2250元共计4550元稿费,通过区红十字会分两次捐给了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灾区。”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他的第三部散文精品集《跪拜大地》,在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评比中,荣获“冰心散文(集)奖”。8月1日在北京现代文学馆颁奖后,第二天一上班,他就将获奖得到的1000元,捐给了昌平区慈善协会,用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荣获第五届老舍散文奖的3000元奖金,如数捐给了昌平区流村镇孤儿院。
荣获第三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二等奖的3000元奖金、首届“岱山杯”全国散文赛荣获二等奖1000元,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文化报》联合举办的的“庆祝建党90周年文学征文”荣获一等奖的2000元奖金均捐给昌平弱势群体。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方共同举办的“北京市第五届中青年‘德艺双馨’奖”评比中,他获此殊荣,同样把1000元奖金捐给区民政局慈善协会,用于区里的困难群体。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人民政协报》专栏作家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文联理事
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作家协会散文艺委会副主任
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十月》、《北京文学》、《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山花》、《文学界》等报刊发表作品220万字,出版诗文集《原野恋歌》,散文集《乡音乡情》、《跪拜大地》、《我爱北京》、《温暖记忆》、《周振华散文选》,散文评论集《真诚与感恩》等7部。
出版物:
散文集《原野恋歌》《人民日报社》出版;
散文集《乡音乡情》《光明日报社》出版;
散文集《跪拜大地》《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我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温暖记忆》《作家出版社》出版;
散文评论集《真诚与感恩》《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散文《浓浓枣花香》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三•精彩阅读范文》教程;
散文《浓浓枣花香》入选《吉林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金版百篇》;
散文《浓浓枣花香》入选《吉林大学出版社》课外阅读现代文最新精华版初中读物;
散文《浓浓枣花香》入选2010年第27期《作文周刊》(中考阅读强化版);
散文《浓浓枣花香》入选北京九中学习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自读课本”《语文读本.八年级上册》;
散文《浓浓枣花香》被全国130余家教育网站和10家省市作家网转载;
散文《悠远的军号声》入选《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文选》(四十一)
散文《北京颂歌》被中国教育学会拟定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必读选文;
散文《树尖上的童年》入选2013年度《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综合阅读)
散文《总想起小平植树的日子》入选《北京文学月刊社》主编的《北京文学》建党90周年征文《中国太阳》文学作品集。
诗歌《格桑花》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心迹话语》诗歌散文集;
散文《绿色老家》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和《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放歌60年》文学作品集;
散文《人老了竟是那么卑微》入选中国散文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江阴市人民政府三方主编的《慈母颂》精选散文作品集;
散文《父亲的肩膀》入选中国散文学会主编的《2010中国怀念父母散文精选》经典版;
散文《为成分,母亲总愧疚》入选中国散文学会主编《中国散文家代表作文集》;
散文《我和父亲的那段岁月》入选《凤凰出版社》出版的第五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
散文《人老了竟是那么卑微》入选中国散文学会主编《学林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经典文集;
散文《山丹丹盛开在陕北高原》入选中国散文学会主编《学林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经典文集;
散文《金丝小枣厚乡情》荣获中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文化局首届“三农”题材文艺作品大赛文学类三等奖;
散文《停电的滋味》获《京郊日报》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联办的“我的30年”文学征文优秀奖;
散文《香果飘香》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文艺作品优秀奖;
散文《冬日“鹊巢”》、诗歌《看山人》在国家林业部和《中国报告文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绿我中华》征文比赛中获“优秀作品奖”;
散文《长城脚下放蜂人》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岱山杯”全国散文大奖赛二等奖;
散文《人老了竟显得那么卑微》入选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江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三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二等奖;
散文《为成分,母亲总愧疚》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
散文《长城脚下放蜂人》荣获中国散文学会、浙江省岱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1“岱山杯”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
散文《我和父亲的那段岁月》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首届“‘星光杯’感动中华•全国大型征文活动”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
散文《山丹丹盛开在陕北高原》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文化报共同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学征文”一等奖。
散文《总想起小平植树的日子》荣获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高占祥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共和国脊梁优秀文学作品金奖”
散文《我和父亲的那段岁月》荣获第五届老舍散文奖;散文集《跪拜大地》荣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集)奖。
因文学成就荣获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周巍峙(原中国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现中国文联名誉主席)拿到周振华同志《跪拜大地》散文集的时候,受到极大的震撼。“跪拜大地”,喊出的是一种精神、一份坚守、一种姿态大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的根基;大地承载一切生灵,为万物之源,它是最无私的。跪拜大地,匍匐在大地的面前,聆听母亲的声音,那是一种最深的孝心。
周振华做了很多社会公益事业:他把各种文学奖项的奖金、创作稿费,捐给了慈善机构或弱势群体;组织书画艺术家进行书画义卖,向汶川、玉树灾区捐献款项,可能就源于他由衷、真诚地“跪拜大地”、“跪拜母亲”的情怀。
振华是农民的儿子,是从田埂上走来的新一代,大地给了他温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启迪。因此,他跪拜大地的这份感恩之情质朴纯粹,他的笔触间常常充满深切而动人的真情;因此,他在离开农村之后,还能坚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围着一方书斋,三言两语地记录瞬间感受,坚持用朴实纯真的语言描写农村大地的风貌,表达农民的生活和感情。
周振华的为人及作品“文风正、文气浓”。
刘兰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评价周振华的散文作品带有“泥土的芬芳,浓烈的乡情”。
关牧村(全国政协委员、天津音乐家协会主席)周振华是“大地的儿子,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家乡、爱北京、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所以他才创作出那么多有情、有义的生动感人的作品”。
张平(中国作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长)在为周振华散文集《跪拜大地》一书题写的序中写到:“周振华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喜欢用文字描绘自己的家乡,勾勒自己家乡的人。在他豁达的心胸和细腻的笔调中,一个个朴实生动的故事,一曲曲清新婉转的山歌,一位位鲜活生动的人物,都飘然若现。”
张锲(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著名作家、诗人)周振华同志的散文,不是静态的、静止的描写自然景观,而是把他自己完全融入在了这些景物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处处洋溢着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读他的文字,仿佛有一股新鲜的来自山野的清风,扑面而来,让人们为之爽心悦目。
黎晶(原北京市文联副书记、驻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书法家)我认真读了这本《跪拜大地》,确实非常多的篇章提到了他对大地、母亲、家乡的热爱。为此,我非常激动,写首小诗,予以肯定振华的作品。喊一声吆!大山、小溪、高梁有你,喊一声吆! 父母、姐妹、兄弟还有你,喊一声吆!炕的妻儿、门坎边的黄狗、窗台上的小猫咪,喊不尽吆!只有你。宽厚的脊背,家乡的大地。枣花一把染香了原野,玉米棒棒撑起了天和地,山脸的太阳烤硬了骨架架,安静的月亮把童年梳洗。植入黄土的双腿不再细,脚步当当踩响着你,健壮了可以立地,奶水浇灌在汉子的心里。成熟了,喊出一片惊奇,丰收了,喊出火热的新天地,爹娘喊出汉子吆,喊一声吆,跪拜大地。喊一声吆,跪拜大地。
彭学明(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周振华的这部《跪拜大地》的作品我是一字不落的读完了。我自己也写散文,对散文也是比较关心。他的散文我想用五个优点概括。第一个优点也是大家的共识,就是情真意切,有美好的情感。他所有的散文,从头到尾,都是对故土、对大地、对父老乡亲那种深切的暖爱和感情。即便是在那个饥渴的、荒诞的年代,他那忧伤的笔调里,也充溢着美好的情感。所以说他的情感是非常真实饱满的。第二是拙朴的情致。通读整个作品,文字非常干净,文风流畅、质朴。不像别的散文"读不动",眼睛总在那几行晃。他的文字的拙朴就显出作品的情致。第三是题材广泛,视野开阔,情趣盎然,有丰沛的情景。他的作品,有写亲情的、写乡情的、写友情的,还有写大自然的,写动物的,题材非常的广泛,里面有很多美好的情趣。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作品心怀苍生,悲悯大地,有一种温润、广漠的情怀。这是非常难得的。对人、对动物、对生命他是尊重的,对人类破坏大自然和人性的缺失,他是忧虑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品德,这也是他的作品最让我感动的一点。第五点是以小见大,独具匠心,有深厚的情境。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从很多小事,比如水、电、路,来达到"小叙事,大境界、大气象",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反映出人心的变化,这是他写作非常明显的特点和风格。
周明(原《人民文学》副总编、著名作家、编辑家)周振华的散文,无论从取材、写法、语言和意蕴各个方面,都可圈可点。朴实无华的叙事风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处处都体现出普通人心灵的真性情。
田珍颖(原《十月》副总编、著名评论家、编辑家)把周振华这部文集中所有的人和事聚集起来,让我们一一圈点,我们最后的感受,一定是“质朴”二字。被写者的质朴和作者感悟的质朴,汇在一起,向我们传达了这个难得的情感。周振华的积累,是他创作的源泉。有它的滋润,文字将会是何等的深厚和优美。
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我非常感动振华对父母的那种感情,对大地母亲的感情。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没有真情,对自己的父母的情感都很淡漠的话,那么,他对人、对生活怎么可能有感情呢。
白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这一按评论:“周振华的散文集《跪拜大地》是一部有着多重意义的作品。他用他的真情写家乡、写童年、写父母、写亲人、写昌平、写北京、写祖国……在广泛的题材里,无不流露出一位真情作家的真善美。”
张陵(原《文艺报》总编辑、著名评论家)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周振华用散文艺术塑造新北京形象,是一种新的文学价值取向,他这种积极的态势、这种热情、这种责任心,是他的散文区别于其他散文的最大特征。”
崔道怡(原《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评论家、编辑家)读后,感慨地写下了一篇《向真情作家敬礼》的评论文章,表示对作者的高度评价。他说:周振华是性情中人,他的情感,如风如雨。
白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周振华的《跪拜大地》是一部有着多重意义的作品,写家乡、写童年、写北京、写父母、写痛苦……这部作品从哪里读都是可以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最能触动俺滴是乡情和亲情的扭结。他的乡情本身就写得很丰富了,甚至可以说是体系化了,比如说从爱西峰山村开始,到爱昌平,到爱北京、爱祖国是一个体系化的东西,这样"爱祖国"就不会显得空泛,而是一步一步的支撑。这部作品,即便不是北京人或是年轻一点的人,也可以感受到北京的变化。
何西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周振华写的物象,写红枣、写柿子,都把他自己的实感、那些难忘的细节写进去,这样就能够感动人。情感是要用情感来呼唤的,读者是用自己相近或相通的情感去迎接作者的情感的,巴金创作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真诚。不论什么样的真诚,只要是真的,就能感动人。在这一点上,我对周振华是看好的。
曾凡华(著名作家、诗人)振华是上个月我才认识的,我认识他的一个感受,就是他对现在这个时代、这种生活抱着一种强烈的爱的态度。不像很多人咒骂、怨恨,他是很爱这个社会的。看了他的散文集后我认为是生活对他的一种回报,他是以一种以德报怨的心态来对待这个世道和人生。
韩小蕙(《光明日报》副刊部主任、著名编辑家、散文家)从作品里我们不难看出,周振华的写作状态好,准备的充分;从作品的色彩度看,非常明亮;他的语言非常朴实,既包括生活化的语言,也包括诗性化的语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真情。
获国家一级美术师职称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
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作品
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
全国政协机关老干部局文化顾问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理事
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
北京行宫书画院顾问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在《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发表书法作品《上善若水》
在《中国艺术报》发表书法作品《政通国厚 仓实民殷》
在《中国艺术报》发表书法作品《上善若水》
在《中国艺术报》发表书法作品《海上长风腾紫浪 天中大月吐流云》
在《中国书法学报》发表书法作品《上善若水》
在《人民政协报》2013年6月21日“美术专刊”发表书法作品《李白诗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青松寒不落 碧海阔愈澄》
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书法作品《群贤毕至 共商国是》
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书法作品《春色满园》
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书法作品《高瞻远瞩 风云通天》
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书法作品《参政议政 爱我中华》作品
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书法作品《庆祝全国政协成立60周年自创诗歌》
在《北京晚报》发表书法作品《汶川牵系中国心》为5•12汶川大地震书写
在《北京晚报》发表书法作品《大德、大善、大美、大爱》
在《北京晚报》发表书法作品《身体缺憾,人生精彩,残奥辉煌》为北京残奥会书写
在《北京晚报》发表书法作品《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城乡大发展》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写
在《北京晚报》发表书法作品《贺十三陵水库建库五十周年赋》为纪念十三陵水库建库五十周年书写的
在《北京文学》发表书法作品《曲苑楷模 艺术长青》、《政通区厚 仓实民殷》
在《中国建材报》发表书法作品《山静竹生韵 池清兰自香》
在《北京日报》发表书法作品《我从天安门前走过》并
为纪念祖国成立六十年华诞大型文学征文书写题标,并用于劳动文化宫大型文艺晚会《我从天安门前走过》主板标题
在《中国文化报》美术专刊书法周刊发表书法作品《上善若水》
在《中国文化报》2011年9月31日发表文章《作家与书法》
在《中国作家网》2012年3月27日发表文章《漫谈作家书法》
在《文艺报》2012年12月31日发表书法评论文章《磨石成镜》——赏读金靖宇书法作品
在《中国书法》2013年第2期(总第238期)发表文章《作家与书法》
在《中国书法》2013年第7期(总第243期)发表学术文章《公务员和书法的研习》
在《中国文化报》“美术专刊书法周刊”2013年3月3日发表文章《作家们为什么对书法痴迷》
在《文艺报》2013年4月17日发表书法美术评论文章《高阔向善的华夏歌者》——陈奕纯书法美术散文作品赏后
在《中国文化报》2013年6月5日发表书法文章《官员与书法》作品
在《中国散文报》2013年6月 日发表书法文章《漫谈官员与书法》
《中国书法学报》对其书法作品作半个版面书法作品宣传介绍
《人民艺术》对其作品作整版书法作品宣传介绍
《文艺报》对其书法作品作半版宣传介绍
2013年第2期《北京文学》封三对其书法作品作宣传介绍
2013年第3 期《中国艺术家》作四个版文学及书法宣传
2013年第4期《北京观察》作四个版十幅书法作品宣传
2013年10月16日《文艺报》作半版书法作品宣传
为环球嘉年华国际集团中国地区总部题写《山静竹生韵 池清兰自香》、《上善若水》、《积健为雄》、《心迹自然》、《李白诗一首》
为京报集团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的《我从天安门前走过——“三军礼炮之夜”新中国60回响大型音乐会》题写背板主题“我从天安门前走过”
为十三陵国际艺术苑区题写《翰墨春秋》
为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届北京市中青年“德艺双馨”颁奖大会题写《敢于担当 德艺双馨》
为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建院55周年题写《桃李芬芳》
为北京少林武校题写《少林》
为公益影视文化活动题写《城市交响曲》
为北京市昌平区摄影家协会题写《飞鹰》网站名
为北京绿汀音乐会题写《绿汀之花 万紫嫣红》
为北京市昌平区文明办题写《中国梦》作品
为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政府题写《上善若水》
为黑龙江凤凰山东北抗日联军纪念碑林题写“军魂”、“中华之魂”
为《昌平报》(原《昌平周刊》)创刊一千期题写《昌平媒体人胸怀大志 党报主旋律正气激扬》
为《燕平书院》题写匾额
为中国作协主办大型文学刊物《小说选刊》2011年第11期题写作品标题:《北京和尚》、《钢轨》、《黑烟》、《702疑问》、《女友人》、《大象的墓地红宝石》、《魏登科同志先进事迹》
为大型文学刊物《收获》2012年第6期题写作品标题:贾平凹小说《带灯》、王安忆小说《众声喧哗》、王手小说《贴身人》
为大型文学刊物《十月》2013年第2期题写作品标题《绝杀》、《登台》、《紫禁红》、《西施乳》、《在奇数时间的日子里》、《韩熙载最后的晚餐》、《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为《北京文学》杂志题写《惠风和畅》、《上善若水》、《山静竹生韵 池清兰自香》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山魂》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杜鹃花》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江湖夜雨》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鹰嘴东》作品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寻找鲁芒果》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看着他恋爱》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群鸡》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飘香的豆腐渣》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回家》
为《文艺报》题写小说作品标题《那一年的风花雨月》
庆贺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成立一周年,2013年5月23日敬赠书法作品《作家书法 境思高远》
作品《山也亲水也亲 宝岛处处是乡音》参展台湾会馆“中秋佳节倍思亲”海峡两岸书画展
书法作品被日本国东京都文京区政府及议会和韩国金井区政府及议会收藏
连续四年组织全国政协老干部局书法家为昌平乡村农户书写春联活动
参与组织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举办大型书画义卖活动,为灾区人民捐赠救灾款14.7万元
参与组织区纪念建党90周年大型书法长卷书展活动
参与组织区党风廉政及警示教育大型书画展活动
参与组织为全区建国前498名入党的老党员创作并捐赠
- 参考资料
-
- [1]. 学习书法要敬畏古法 周振华 人民网 2016年12月12日 [引用日期:2016年03月21日]